|
道教的创立道教的创立 道教创立于公元126年~公元205年。 道教是我国本土宗教。道教对我国古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发生过深刻的影响,是统治阶级的三大精神支柱之一。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宗教制度民主改革,中国道教获得了新生,逐渐走上了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新时期宗教政策的指导下,中国道教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祖国统一和世界和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道教的产生、形成和发展 道教兴起于公元1世纪左右,是继承东周以来的阴阳学说、道家学说、神仙方术以及民间巫术信仰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它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中国本土的学术文化,而且对中国的思想、政治、艺术、医学、音乐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教的名称来源,一说是“道德真经”之简称。道即理,德即得,真经是得道之经的意思。另一说是“道家之术以长生”的意思。据《隋书·经籍志》记载,在东汉末年,“道”字尚未出现时,只有“道家”的称呼,而没有“道教”的称呼。《中国道教史》也指出:“直到1世纪中叶以后,才见到有道教的名称。”还有一种说法是“道”字表示这道教信奉的“道”,是人生和宇宙的本源和根本规律。 道教兴起是在公元1世纪左右,这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极为动荡的时期。东汉末年,外戚和宦官争权夺利,加上连年的自然灾害,使百姓饥寒交迫,纷纷起来造反;同时,豪门大族则加速兼并土地,扩张势力,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东汉顺帝年间出现了张陵领导的巴蜀地区的益州农民起义;东汉灵帝时爆发了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这些起义虽然先后都被镇压下去,但却给东汉王朝以沉重的打击。 为了使社会重归安定,东汉政府不得不释放被镇压的起义农民,同时加强了对宗教的控制利用。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以“太平道”和“五斗米道”为代表的各种早期道教团体相继涌现出来。其中,太平道的创立者张角以符水咒说治病,广收弟子数万人,形成一个庞大的教团组织。而五斗米道的创立者张陵则以品酒炼丹、给人治病等方式来感召群众信奉道教。这些早期道教的创立者们还采用符咒斋醮等民间信仰的形式来宣传教义、组织群众信徒,形成了不同于官方儒学教育和佛学教育的另一种文化传统。 早期的道教主要由两大派别构成:一个是太平道,由钜鹿人张角所创;另一个是五斗米道,由沛县人张陵在巴蜀地区所创。张角提出了一系列较为系统的宗教伦理观念和社会政治主张;而张陵则将道教组织与制度建设完善起来,并在东汉末年形成了以“正一道”为主要派别的中国道教体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道教的信仰特色和修持方式也发生了变化。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盛行和玄学的兴起,“坐忘”、“心斋”等修行方式开始进入道家修持体系;同时,“外丹”修行方式也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隋唐时期,“内丹”修持方式开始盛行;同时,“科仪规范”成为修行和传播道教的必备条件之一。宋元明清时期,随着市民阶层的崛起,“符箓派”开始成为主流修行方式之一;同时,“炼丹术”也逐步演化为“炼丹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道教的兴起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其产生既与我国古代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密切相关,又受到佛教等外来文化的影响;既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又充满了曲折和艰辛。但是,正是由于有了道教的兴起和发展,才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加丰富多彩、独具魅力。 …………………………………………………………………………………………………………………………………………………………… 上一篇道教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下一篇中国道教的演变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