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教弟子称谓:居士、道士、法师、方丈、天师道教是源于我国本土的传统宗教,东汉中叶,张道陵天师在鹤鸣山得到太上老君亲授道法,从而正式创立了道教,距今已有一千八百余年的历史了。道教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轩辕黄帝时期,道教以“道”作为最高信仰,“道”无形无象而又生育天地,是宇宙万物的本原。道教尊奉黄帝为始祖,尊老子为道祖,它承袭了黄老道家文化,并且是在原始鬼神崇拜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多神信仰的宗教。说起道教,很多人会同时把“道士”与之相提并论,作为道教的神职人员,道士也伴随着道教存在了数千年。身着青衣道袍,手持拂尘,仙风道骨的模样比较符合人们对于道士的想象。然而在道教文化中,道教的弟子其实不仅仅是“道士”这个称谓,除此以外还有“居士”、“法师”等等。鹿豹座为大家介绍下不同称谓的区别。 南昌三阳万寿宫老道长 居士 居士简单来说就是居家修行的人士,像唐代著名的大文豪李白就号称“青莲居士”。虽然一心向道,但是由于家庭、事业等原因,不能出家,因此选择在家里修行。既然是迈入玄门,居士需要奉行“三皈五戒”。“三皈”即皈依道经师三宝:皈依无上“道宝”,即皈依“太上无极大道”,能永脱轮回;第二:皈依无上“经宝”,即皈依“三十六部尊经”,能得闻正法;第三:皈依“无上师宝”,即皈依“玄中大法师”,才能不落邪见。“五戒”即戒杀生、戒邪淫、戒偷盗、戒妄语、戒嗜酒。皈依玄门的居士要遵守道教戒律,学习道法,积德行善。 道士 道经有云:“所以名为道士者,谓行住坐卧、举心运意,唯道为务,持斋礼拜,奉诚诵经,烧香散花,燃灯忏悔,布施愿念,讲说大乘,教导众生,发大道心,造诸功德,普为一切,后己先人,不杂尘劳,唯行道业。”道士是以“道”为事,道教的居士经过正一派的“传度”仪式或者全真派的“冠巾”仪式之后,就正式的成为一名道士了。大道三千,包含斋醮符箓、丹道修行等等,道士会根据自己的志向去学习这些道法,并以此济世度人。 法师 法师又叫做高功,是经过全真拨职或正一授箓仪式以后,在斋醮科仪中担当主要角色的道士。因为高功法师在行科之时要沟通天地,拔度人鬼。所以道教对法师的要求比较高,需要道士的内炼修为达到一定的境界,才可以行持斋法。道教认为,只有那些道行、德行俱佳之人才能达到法师的标准。陆修静天师认为“法师”需要“道德内充,威仪外备,俯仰动止,莫非法式,三界所范,鬼神所瞻,关启祝愿,通真召灵,释疑解滞,导达群贤。” 方丈 说起“方丈”,很多人都会想到佛教的高僧大德们,其实它最早是来源于道教的。道教追求的是长生久视、得道成仙,“方丈”原是神话中的一座仙山,于是便有了“人心方寸,天心方丈”的修行术语,后来又演变成了对道教十方丛林最高精神领袖的一种称谓。与佛教的方丈不同,道教的方丈是必须受过三坛大戒,接过“律师传法”,戒行精严,德高望重,受全体道众拥戴而选的高道,道教的方丈升座仪式都是道教界的一次盛事。 天师 “天师”的意思是合乎天然之道的老师。天师一词最早出现于道教典籍《南华真经》中:“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道教始祖黄帝对其老师岐伯尊称为天师。道教自东汉张道陵祖师创立以后就沿用了“天师”这个称谓,在道教正统的神仙体系里有著名的四大天师,他们分别是张道陵、葛玄、许逊和萨守坚。除了上述的四位天师,道教还有许多著名的天师,像寇谦之寇天师、陆修静陆天师、叶法善叶天师和杜光庭杜天师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