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兴趣培养,老年人培养兴趣爱好有什么好处
老年人兴趣培养,老年人培养兴趣爱好有什么好处?“我们不是因为年老而停止玩乐,我们是因为停止玩乐才会变老。”一位87岁老太太的这句话,让无数人醍醐灌顶。在宜春市秀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悠扬的古埙声正从教室传出——袁军平老师开设的免费古埙公益课上,老人们专注地吹奏着拥有七千年历史的乐器,脸上洋溢着孩童般的满足。
这一幕正在全国各地上演。越来越多的中国老人正打破“人越老就得越稳重”的传统观念,拥抱兴趣爱好带来的生命活力。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惊叹的事实:培养兴趣不是消遣,而是健康老龄化的关键密码。
玩乐延寿:科学揭示的老年健康密码
伦敦大学学院牵头的一项跨越16个国家、涉及93,263名老年人的研究发现:拥有爱好的老人抑郁症状显著减少,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自我评价的健康状况明显提升。这一发现在横跨三大洲的不同文化背景下惊人地一致。
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更深层的解释:兴趣活动能让大脑从紧张的多巴胺到安静的五羟色胺发生转变,这种荷尔蒙变化直接促进心情愉悦。当老人创作的作品受到赞美时,大脑在社交互动中受到额外刺激,进一步激活认知功能。
“收藏”更被20多个国家列入“心理疗法”的正式科目,对高血压、胃病、神经衰弱等都有显著心理疗效。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则指出,老年人进行购物、烹饪、做家务等日常活动,比打麻将、跑步等更能有效防止脑细胞退化。
身心受益:兴趣爱好的三重健康效益
1.身体机能的有效维护
-心血管更健康:种花养草等活动能增加血液循环,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
-大脑衰老的减速:玩游戏帮助训练大脑灵敏度、减缓记忆力衰退,美国研究显示50岁前玩益智玩具者患老年痴呆比例仅32%。
-肢体灵活性的保持:跳舞是一项极佳的有氧运动,只要跳得合理,身体越跳越健康,还能避免抑郁症和老年痴呆症。
2.心理健康的天然屏障
当80岁的刘文玲老人完成数百幅画作并在社区举办“八十岁有‘画’说”展览时,她不仅展示了作品,更展示了兴趣带来的心理能量。
2023年《自然yi学》上的论文证实:参与兴趣活动的老人显示出更高的自我健康认知和生活满意度,心理快乐水平明显提升,抑郁症状减少。关键在于,兴趣活动让老人摆脱了“我还是有用吗”的自我怀疑,在游戏中胜出带来的自豪感,为晚年生活注入价值感。
3.社交孤岛的破冰船
“一个人的吹奏是孤独的,”宜春埙友之家的学员感慨道,“但当社区里响起此起彼伏的埙音,你会发现:传统乐器的传承,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
社交连接是兴趣活动的重要副产品。无论是摄影活动中结识的伙伴,还是舞蹈队里默契的舞友,这些基于共同爱好建立的社交关系,打破了老年孤独的魔咒。国外研究显示,这种社交互动能有效减轻孤独感,增强社会归属感。
玩转晚年:最适合中国老人的兴趣指南
动静相宜:传统与创新的碰撞
-静养心性类:书画创作需要静心琢磨,让大脑深度思考;养花种草成本可控,学习养护技巧的过程就是预防老年痴呆的自然疗法。这些活动不仅带来创造力的激发,更能显著减轻内心压力。
-动态活力类:摄影让老人走进大自然,活动筋骨的同时呼吸新鲜空气;舞蹈让全身运动起来,跳舞者自然注重仪表保养,整个人年轻十至二十岁并非虚言。
-脑力挑战类:十字绣等手工活手眼脑并用;阅读书籍杂志获取新知识的同时锻炼思维;学习古埙等传统乐器更是一次文化认知的深度唤醒。
“新三样”取代“旧两样”
跳广场舞和打麻将曾是许多中国老人的标准配置,但新兴兴趣模式正在刷新晚年生活:
-修养心性替代急躁竞争:练毛笔字、养鱼种花等温和爱好,远胜因打牌输赢引发的情绪波动,对稳定血压、改善家庭关系尤为有益。
-深度阅读抵御碎片信息:定期阅读字体放大的书籍杂志,既获取知识防骗防误导,又通过主动思考延缓认知衰退,摆脱短视频对大脑的轰炸。
-自在独处平衡过度社交:学着享受独处时光,减少无效社交带来的金钱消耗和人际纠纷,让大脑获得清净空间。
点燃兴趣:中国老人的“玩心”觉醒
“中国老人即便有玩心,也玩得很拘束。”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陶立群点出关键问题,“无非是聊天、下棋、打牌、锻炼……其实,‘玩’是寻找自信和快乐的过程”。
培养玩心需要从观念解放开始。专家建议从家庭环境入手尝试改变:把废纸折成小垃圾盒,饮料瓶包装成花瓶,旧衣服缝成靠垫——这些简单的“废物利用”项目,就是激活创造力的起点。
社会支持体系也在不断完善:
-社区资源:如宜春秀江社区的古埙公益课,将高雅艺术融入“烟火气”
-老年大学:法国称其为“第三年龄大学”,课程涵盖体育、文学、历史等领域;瑞典甚至将老年教育融入正规大学体系
-家庭支持:为喜欢园艺的老人设置阳台花园,为热爱阅读者打造舒适角落,为渴望社交者报名兴趣班
“这些老祖宗留下的乐器,不该只存在于博物馆或古籍里!”袁军平老师眼中闪烁的光芒,道出了所有兴趣引导者的初心。
拥抱不老人生:玩乐的哲学
苏轼曾以诗词描绘晚年豪情:“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这幅画面揭示了一个永恒真理:生命的长青藤蔓,缠绕在持续的兴趣之柱上。
当您目睹邻居老人带着相机捕捉晨曦,或听闻社区活动室传来的埙乐合奏,请记住:这些不是在“打发时间”,而是在拓展生命质量。英国哲学家罗素曾揭示:“强烈的爱好使我免于衰老。”
从今天开始,重拾那把搁置的画笔,报名那堂惦念已久的课程,或者简单地在阳台播种第一盆绿芽。因为培养兴趣不是退休生活的装饰,而是健康长寿的核心技能——在乐趣中对抗时间,在热爱中定义年轻。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