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七七祭日要准备什么,道教七七祭祀需要准备什么

道教的“七七祭日”是指亡者去世后的第七个七天(即第49天),这是道教丧礼中的一个重要时刻。在这一天,道教信徒认为亡者的灵魂将完成49天的过渡期,准备进入轮回。因此,家属通常会在这天举行庄重的祭祀仪式,以表达对亡者的哀悼和祈福,并为其灵魂祈求安宁。以下是关于道教七七祭日的准备事项以及祭祀时需要注意的关键点。鹿豹座下面就来介绍下道教七七祭日要准备什么,道教七七祭祀需要准备什么。

 mmexport1693395456106.jpg

一、七七祭祀需要准备的物品

香烛: 香和烛是道教祭祀中不可或缺的物品。香代表对天神的敬拜,烛火则象征光明,为亡者在阴间的路途照亮。一般需要三柱香和两根红烛,在供桌或法坛上点燃。

供品: 供品是祭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包括:

水果:建议选择苹果、香蕉、橙子等寓意吉祥的水果,通常数量为双数,如六种或八种,象征成双成对。

糕点:象征丰收与祝福的糕点,如发糕等。

茶水:为亡者准备的茶水,象征对其的敬奉。

素菜或斋饭:道教崇尚清净,祭祀时通常选择素食。可以准备三道或五道简单的素菜供奉亡者。

纸钱和元宝: 烧纸钱是道教祭祀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纸钱象征为亡者在阴间提供的物资。元宝则是亡者在阴间的财富来源。在七七祭日这天,家属通常会准备大量纸钱、元宝等物品,按照仪式焚化,送达阴间,帮助亡者在阴间生活舒适、无忧。

纸扎祭品: 纸扎物品是为亡者提供在阴间生活所需的物资。家属可以根据传统和习俗,准备如衣服、鞋子、房屋、车马等纸扎祭品,这些物品将在烧纸钱时一同焚烧,象征亡者在阴间拥有足够的生活必需品。

亡者的灵位或照片: 祭祀时,亡者的灵位或照片会被摆放在供桌中央,象征亡者的在场。家属通过祭拜灵位或照片,表达对亡者的思念与敬意。

祭文或祈福表文: 道教仪式中,道士通常会写一份祈福表文,上表亡者的生平事迹以及家属的祈愿,焚化后将表文送达天庭。家属如果不请道士,也可以自己简单写一份祭文,表达对亡者的思念与祝福,并在祭祀时焚烧。

二、七七祭祀的流程

设立法坛或供桌: 在家中设立一个简易的法坛或供桌,用来摆放祭品、香烛和亡者的灵位或照片。供桌要干净整洁,摆放好准备好的供品和香烛,营造一个肃穆的祭祀环境。

祭拜仪式: 家属在七七祭祀当天,通常会在早上或黄昏进行拜祭。首先点燃香烛,对亡者的灵位行三鞠躬礼,表达敬意和思念。接下来,在香烛燃烧的过程中,家属可以默念对亡者的祈愿,祈求其灵魂得到安息。

烧纸钱和元宝: 在拜祭结束后,家属可以按照道教的习俗,将纸钱、元宝和纸扎祭品一同焚烧,象征为亡者送去阴间所需的物资。烧纸钱时,家属可以默念祈愿,祝愿亡者在阴间生活无忧,早日轮回转世。

诵经持咒(如果请道士): 若家属请了道士主持法事,道士会在七七祭日当天诵经持咒,如《太乙救苦天尊经》、《度人经》等,祈请神灵帮助亡者化解生前的执念,消除业障,顺利进入轮回。诵经持咒能为亡者提供精神指引,使其灵魂不再迷茫。

焚烧表文: 如果家属准备了祭文或表文,可以在烧纸钱时一同焚化。表文是家属向天庭报告的正式文书,道教认为通过焚烧表文,家属的祈愿会被天庭接纳,神灵会引导亡者灵魂获得解脱。

三、七七祭祀的意义

帮助亡者灵魂解脱: 道教认为亡者的灵魂在去世后的49天内会经历多重审判与过渡。通过七七祭祀,家属为亡者提供阴间所需的物资,并祈请神灵帮助亡者脱离苦难,顺利进入轮回。

表达家属的思念与孝道: 七七祭祀不仅是对亡者的哀悼,也是家属表达孝道和思念的方式。通过烧纸钱和供奉,家属可以向亡者表达爱与关怀,这也是延续亲情的精神纽带。

祈求家宅平安: 通过为亡者超度和祭拜,家属希望化解阴阳两界的负面影响,确保家宅的平安与幸福。道教认为,家属的虔诚与敬重可以使亡者安息,避免亡灵对生者的干扰。

 

亲人去世超度

去世祖父母/父母/长辈/亲人超度。行法八日,送入轮回。报价为一位价格,多位叠加费用。在道教而言,超度就是通过法师自己内在的内练,连接祖师或者道教神仙,把还沉沦在阴间的亡魂或者还滞留在人间的亡魂救拔出来,然后通过神仙接引,希望亡魂早日登东方青华极乐世界。被亲人阴灵缠上一般运气都不是很好,所以需要超度。超度法事一般都在道观进行。超度法事一般需要善信提供亡者信息、生卒年月日等。善信因为工作、路途等原因不能亲临道观,由道长升表化宝、上香祈福,本人心诚,无需到场,法事效果一样。道长当日会录制法事视频提供给家属。

……………………………………………………………………………………………………………………………………………………………

提供道教法事祈福法事超度法事牌位供奉神像开光周易命理咨询等服务!加微信lbzuopt,闲聊勿扰!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 首页
  • 道观服务
  • 微信咨询
  • 道观